经济运行调研:关于提升我市制造业创新能力
主题分类:国税 |
一、调研背景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战略举措,更是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重镇,打造工业升级版的难得机遇。
二、影响衡阳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表现
1.产业层次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低、小、散”问题比较突出,难以发挥规模效益。
2.创新投入不足。创新需要大量投入,风险又大,而且又不能很快得到相应回报,因而不愿在创新上加大投入,导致我市工业科技投入不足。
3.创新能力有限。缺乏科技人员,缺乏研发机构,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这就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4.技术水平落后。代表我市支柱产业发展方向、有助于打破产业升级技术障碍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水平落后,无法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三、进一步提升我市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对策性建议
1.进一步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消除影响竞争力提高的瓶颈限制。引进新技术,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严把能评、环评关,继续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湖南品牌。
2.根据产业特点和性质,有区别地推进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创新型经济,取决于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取决于一批高技术新兴产业的崛起。因此,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传感网、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六大新兴产业,通过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迅速达到适度产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
3.抓住“低碳经济”的主题,促进集约式发展。具体举措包括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紧抓湖南中部掘起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提升产业科技竞争力。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依托湖南制造业优势,围绕制造业升级,积极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六大生产性服务业。
5.优化组织科技资源,占领技术创新制高点。推动产、学、研等要素的快速集聚。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全市发展提供更广泛的科技项目资源;集中资源攻坚重大科技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大市场规模的高技术新兴产业。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使之真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业企业成长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三是有效释放科教资源。畅通产学研结合的渠道,让科技人才进企业、科技资源进企业、科技成果进市场,把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充分释放。
6.深化改革科技园区,打造创新示范基地。一是重点建设创新核心区。充分发挥园内的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启动实施“创新型园区提升工程”,促进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大幅度提升科技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使之成为我市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和先导示范区。二是提高园区集约发展水平。按照“集约开发、主业突出、功能完善”的目标,以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为载体,进一步强化特殊功能区、生态园区和专业化园区建设。以园区优势产业为基础,加快建设一批关联度大、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
7.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完善创新资金链。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完善创新资金链。一是完善创新金融体制机制。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积极发展和引进各类创业投资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发展、积极引进民间风险投资和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参与对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领域的股权投资。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机制,构建和完善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二是加强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资本市场运营,加强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快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三是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四是拓展投融资渠道。鼓励信托投资公司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多地吸纳民间资本和省外资金,加大对市内优质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投资。
8.突出人才在创新型经济中的关键地位,提升人力资本的组合优势。突出人才在创新型经济中的关键地位,提升人力资本的组合优势。一是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重点支持培育科技型企业家,充分发挥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作用;有计划地支持企业博士,引导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发挥我市教育优势,整合办学资源;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人才流动,支持高校聘请企业技术人才到高校兼职任教。二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要重视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以高素质人才支撑高水平发展。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尤其是留学归国人才,重点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充分发挥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作用。三是健全人才使用机制,使我市成为优秀人才向往的创新创业热土和创新人才高地。
9.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完善创新型经济运行机制。一是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以企业专利工作为重点,全面实施《湖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及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企业。二是增加研发投入和研发机构。大力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加强重大原始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发挥其对整个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三是大力推进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型标杆企业建设。继续深入实施“企业创新引导工程”,分层次确立企业示范,构建企业创新标杆梯队,形成全市企业创新的整体优势。重点建设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对新兴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创新型标杆企业。四是全面推进科技政策落实。认真落实自主产品政府采购、研发投入税收优惠等政策,切实增强企业创新动力。
(新闻来源:石鼓区经济贸易科技局 宁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