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与视点】创新引领 融合发展——关于湖南航天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5日
主题分类:国税 |
创新引领 融合发展
——关于湖南航天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航天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技术辐射面广、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大、军民深度融合等特点,主要包括航天装备制造、卫星应用、关键元器件及配套三大领域。我省现有航天产业相关企业50余家,预计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170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以卫星应用领域增长最快,同比增长35%。
“十二五”以来,我们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示范带动、园区聚集”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航天产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形成了一批特色明显的专业园区。湖南省是全国第三个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区域,是获批国家高分遥感数据与应用中心的省份。以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长沙信息产业园和岳阳军民融合卫星应用产业园为载体,初步形成了长沙、岳阳两个主要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培育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航天068基地、华天光电、航天环宇等企业为主体,围绕各型航天型号需求,开展相关航天装备研制生产。以长城信息、湘邮科技、国信军创等企业为骨干,形成了从芯片设计、封装、导航终端产品制造到应用开发和运营服务的卫星应用产业链。聚集了以中电48所、景嘉微电子、株洲宏达电子、顶立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关键元器件及航天材料配套企业群。三是具备了较强的研发生产能力。目前,我省拥有航天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北斗导航应用院士工作站、北斗导航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打造了一批航天产业领域特色学科和研发团队。航天装备制造领域,浮空器、惯性组件等产品的科研生产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卫星应用领域,卫星导航系统关键产品、控制软件、地面应用等技术水平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国家高分遥感湖南数据与应用中心已具备卫星数据存储和分发能力,北斗导航在环洞庭湖区域、工程机械企业、邮政物流等领域应用示范有序推进。关键元器件及配套领域,研制生产的特种传感器、图形处理器、碳基复合材料、铍合金等特色产品在业内享有良好声誉,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领域。
由于历史原因,我省航天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总体型号不多。我省航天装备制造领域以配套产品为主,缺乏总体型号和关键分系统,尚未形成产业链条。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和品牌不多。三是创新引领不够。我省参与国家航天领域重大科技专项任务的单位不多,承担的任务不够深,支撑与带动我省航天产业发展的力度有限。四是融合动力不足。“军转民”的市场转化程度不高,“民参军”深度不够,航天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高,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不足。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立足湖南现有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国家总体型号任务为牵引,培育航天装备制造产业链,加强浮空器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领域开发,着力推进浮空器产业化进程。在卫星应用领域,重点支持岳阳军民融合卫星应用产业园的建设,加速以卫星导航、遥感应用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在关键元器件及配套领域,以航天特种材料研制、军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为突破口,建立覆盖面广、谱系完善的产品体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航天配套产品集群。
二是坚持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重点企业和高校,建立航天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省)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依托北斗卫星产业园等相关平台,加快卫星技术向各个应用领域广泛渗透,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航天产业发展体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是突出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推进航天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互联网在航天制造领域的应用,推动航天产品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的信息、技术、标准等开放共享。推进增材制造等新技术在航天制造业的应用。积极推进航天产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支持卫星遥感在环保监测、林业普查、农业估产等领域的应用,注重航天科技和旅游文化的融合。
四是优化投融资环境,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支持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省内投融资平台参与航天企业投资,推动设立面向航天产业的创投基金,为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担保和补助资金,扶持条件好的企业上市融资,形成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的风险投资机制。积极对接国家相关部委,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