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与视点】创新型产业集群呈现新亮点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9日
主题分类:国税 |
为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近期,科技部火炬中心赴湖南、山东、广东以及京津冀、东北等地区调研,对当地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加以监督和指导,并着力探索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与模式。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增强区域主导产业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态,通过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科技部2011年启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工作,通过培育、试点两个步骤推进工作,目前已在全国遴选了32个试点,并有39个正在培育。
如今,随着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定位清晰的试点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不仅成为当地的“产业名片”。例如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以中关村软件园为示范基地开展集群建设工作,保定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让“中国电谷”更加名副其实,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打出“中国动力谷”的品牌,潍坊市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正努力将潍坊打造成为“中国光都”。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初衷是根据国家战略导向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通过科技资源向产业链的集聚和整合,进而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具体目标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特别是以国家高新区为重点,开展一批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经过3~5年的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若干国际先进型和国内领先型产业集群,培育20个以上年销售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30个以上年销售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带动地方建设100个以上年销售额过200亿元的省级产业集群,成为区域支柱产业。
下一步,科技部火炬中心将通过树立“一批重点”,推进“两种模式”,探索“三项举措”,全方位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增强区域主导产业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态,通过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科技部2011年启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工作,通过培育、试点两个步骤推进工作,目前已在全国遴选了32个试点,并有39个正在培育。
如今,随着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定位清晰的试点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不仅成为当地的“产业名片”。例如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以中关村软件园为示范基地开展集群建设工作,保定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让“中国电谷”更加名副其实,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打出“中国动力谷”的品牌,潍坊市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正努力将潍坊打造成为“中国光都”。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初衷是根据国家战略导向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通过科技资源向产业链的集聚和整合,进而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具体目标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特别是以国家高新区为重点,开展一批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经过3~5年的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若干国际先进型和国内领先型产业集群,培育20个以上年销售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30个以上年销售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带动地方建设100个以上年销售额过200亿元的省级产业集群,成为区域支柱产业。
下一步,科技部火炬中心将通过树立“一批重点”,推进“两种模式”,探索“三项举措”,全方位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
具体来讲,树立“一批重点”即遴选最具产业特色、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跟踪扶植,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推进“两种模式”,一是根据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嵌入,提升集群产业的内在创新力;二是根据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着力促进市场资源的嵌入,提升集群产业的外部竞争力。探索“三项举措”:一是按照不同区域和产业技术领域,分类组织开展广泛的互动和交流活动,强化资源整合;二是推动建立集群的协同机制,强化产业链的联盟组织建设和提升整体竞争力;三是研究探索支持集群的政策举措,探索国家科技政策与集群内中小微企业发展、项目联合研发、公共平台建设的对接。
(新闻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 崔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