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衡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政策发布平台)!
政策搜索

发文
系统

主题
分类

文件
级别

[综合政策措施]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7日              
主题分类:国税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印发《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湘经信消费品〔2016〕291号



各市州经信委: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全省建设制造强省有关部署,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我委组织编制了《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6月15日




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医药产业是惠民生、保健康、强经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全省建设制造强省有关部署,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省医药产业在总量规模、企业发展、创新能力、品牌建设、产业聚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初具“湘药”特色和优势。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全省规模医药工业总产值实现千亿跨越;完成工业增加值309.7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幅居全省工业各重点行业第1位;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97.5亿元,居全国第11位,比2010年前移了3位。实现利税总额100.6亿元、同比增长15.8%。“十二五”期间,全省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分别年均增长17.7%和19.9%。

2、主要子行业竞相发展。“十二五”期间,我省各医药子行业整体快速发展,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制药机械五大子行业竞争优势日趋显现。2015年,中药、化学药主营业务收入较2010年均实现翻番;医疗器械、生物制品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6.7%、17.6%。从子行业总量排名看,制药机械居全国第1位,生物制品居全国第6位,医疗器械、化学药、中药分别居全国第10位、第11位、第12位。

3、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截至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329家,其中大中型企业64家,比2010年分别增加45家和2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8家,较2010年增加7家;全省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企业100余家。“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上市医药企业7家,总数达到11家;新增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总数达到36家。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一批企业集团加速形成,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4、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省现有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个,企业技术中心22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9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个,部分企业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以企业为主体的医药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十二五”期间,全省获批国家化学新药、中药新药、生物制品生产和临床批文132个,三类医疗器械批件65件,获国家发明专利800多项;正清制药抗关节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方法的创新及产品开发和圣湘生物乙肝病毒基因检测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品牌产品不断增多。截至2015年,全省拥有各类药品生产批文4000多个,医疗器械注册证书3000多件,制药机械可生产8大类50多个产品;拥有省著名商标56件,中国驰名商标14件。一批主导优势产品脱颖而出,已形成妇科、消化系统、心脑血管、抗肝炎、抗风湿、抗肿瘤、生物诊断等7大类品牌产品群。全省药品和医疗器械单品种年销售额过5千万元的67个、过亿元的31个,妇科千金片(胶囊)、汉森四磨汤均超过5亿元。

6、产业集聚显著提升。全省已基本形成以长株潭为核心,岳阳、常德、永州、怀化为区域中心的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格局,浏阳经开区、长沙高新区、常德经开区、零陵工业园、怀化工业园等一批医药园(区)快速发展,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集聚效应不断凸显。2015年,长沙、株洲、湘潭规模医药工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1.8亿元,占全省总额的51.3%;浏阳经开区医药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99亿元,占全省总额的30%。

(二)存在主要问题

我省医药产业整体保持较快发展,但在经济总量、品种特色、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我省规模以上小型医药企业占80.5%,大型企业只有7家,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较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近三年无一家医药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二是医药大品种少。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医药单品种仅占全省在产品种数量的1.3%,缺乏十亿级大品种,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三是核心技术较少。全省药品、医疗器械仍以仿制(造)为主,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核心产品;科研成果本地转化机制不完善,产品更新和技术升级缓慢。

二、发展环境

纵观国内外医药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既面临医药市场持续增长、医药行业格局调整、产业发展环境改善等有利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技术、市场、标准等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15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位。受人口老龄化加剧、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医保广覆盖及标准提高、疾病谱变化、人民健康意识增强等因素的影响,未来5-10年我国医药市场需求将持续稳定增长,为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2、产业格局不断革新。生物技术不断突破,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天然植物药物将成为全球医药市场的主流。国际性、区域性并购重组加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化分工协作不断增强,全球制药业的研发、生产外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为发展中国家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3、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生物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等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有力推动了医药产业发展。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贯彻落实,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为医药产业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4、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国家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全面实施,推进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促进医药企业与国际接轨,将推动优势企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实现快速扩张,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医药产业将步入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和良性发展轨道,长期形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同质化生产等问题将逐步得到改善。

(二)面临挑战

1、创新能力不足。医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投入大,风险高,而我省医药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实力相对不足,加上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效创新机制尚未形成,对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

2、市场竞争激烈。新形势下,国内外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单一产品竞争已演变成企业综合实力竞争。我省缺乏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缺少在全国影响力大的医药品牌产品,将面临国内外优势医药企业和品牌产品的竞争挑战。

3、行业标准趋严。国家不断推进医药产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颁布实施《药品生产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加快修订《药品管理法》,不断提高药品质量标准。同时,还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检测能力、节能降耗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行业标准。

三、发展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引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资源整合,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强园区(基地)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度,着力培育具有国内外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推动我省医药产业实现新跨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二)发展原则

1、市场主导和政策引导结合。坚持市场主导作用,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强化产业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2、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结合。加强医药创新能力的建设,促进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合作,提升我省医药产业国际地位。

3、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并举。坚持“仿创”结合的发展思路,加快我省医药高端产品原研和仿制步伐。推进优势子行业优先发展,在重点、优势领域实现突破。

4、打造特色和集聚发展并进。立足产业基础和特色,推进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要素向优势企业和重点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实现特色发展、集聚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力争全省医药产业集聚和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发展质量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全省医药工业增加值完成60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具体目标如下:

1、产业集聚:打造四大医药产业集聚区,培育形成产业规模达600亿元的医药园(区)1个、过100亿元的3个,成为引领全省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企业结构:全省大中型规模医药企业占比提升到25%,形成年销售额过100亿元的医药企业1家,过10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

3、产品品牌:培育形成5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高市场占有率的拳头产品,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医药单品种5个;培育9种地理标志或道地中药材,初步形成“湘九味”中药材品牌。

4、创新能力:新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等30个以上,建立10个产业技术联盟;获化药新药、中药新药、生物制品新产品等生产及临床批文80个以上,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批件50件以上;重点医药企业R&D投入提高到4%以上。

5、发展质量:全省药品生产100%符合新修订药品GMP要求;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用水量下降20%。

四、发展重点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依托龙头骨干企业,构建产学研用集成创新平台,力争在优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培育形成五大优势产业。

(一)中药

立足中药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特色中成药、中药饮片、功能保健品和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和建立特色中药材产业链。加快应用生物技术对传统中药的改造,推动中药功效成分提取、吸附、纯化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加强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和在线监测等技术应用推广。力争到2020年,中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1、中成药创新产品。支持中药大品种培育和经典名方及验方、民族医药的二次开发,重点支持对心脑血管、胃肠道、妇科、骨伤科、儿科等疾病,肝炎、风湿、肿瘤等重大病症治疗具有显著优势的特色中成药的开发与产业化。努力培育一批临床需求量大、疗效确切、作用机理清晰的中药新产品。

2、生物转化中药。围绕药用菌丝体开发、培养和综合利用,重点开发治疗心脑血管、胃肠道和代谢性疾病的生物转化中药新产品,开创我省生物转化中药产业新领域,推进天然药物在发达国家(地区)的药品注册和进入国际市场,提升我省现代中药核心竞争力。

3、中药材种植加工。培育打造“湘九味”中药材品牌,加快湘产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重点支持在武陵山片区、罗霄山片区和南岭山脉片区建立一批以原产地大宗药材和地理标志药材为主要品种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围绕湘产道地药材精深加工,推动传统饮片、精制饮片、超微饮片、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等加快发展。推进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和深度开发,加快培育发展中药材与园林景观创意、药膳与健康休闲相结合的新型业态。

4、中药衍生产品。积极开发特殊医用食品、功能性提取物、中药日化产品、保健康复产品、中药功能饮料等健康产品,丰富中药衍生产品品种,构建并延伸特色鲜明的中药保健养生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化学药

重点发展化学药制剂和高端原料药,做大药用辅料产业。推动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精神神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重大、多发性疾病治疗的新型化学药产业化;加快仿制研发、工艺创新和关键技术开发,推动原创、首仿、特色化学原料药、关键医药中间体及新型辅料制品创制。推进化学药一致性评价,提升我省化学药制剂质量和水平。力争到2020年,化学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1高端化学原料药。着力开发手性合成和拆分等技术,大力发展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及精神类疾病用药等高端化学原料药和关键中间体,提高化学药制剂工业原料药自我配套能力。

2、创新药物制剂。重点发展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类等重大疾病防治需求的创新药物、专利到期药新品种。积极开发技术新、品质高、疗效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物,不断壮大塑瓶、软袋等大输液产业,大力发展塑料安瓿小容量注射剂特色产品。

3、药用辅料及药包材。积极开发固体制剂、包衣材料、注射用辅料等新型辅料,满足药物开发和产业化需求,巩固行业领先优势地位。

(三)生物制品

重点发展干细胞技术及治疗产品、基因工程药物、多肽类药物和高端血液制品。着力推进生物提取分离技术、蛋白分离纯化技术、生物发酵技术等开发应用,推进原创性成果转化,提升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能力。加快血液制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力争到2020年,我省生物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1、基因工程和干细胞。发挥行业领军人物作用,推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和干细胞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以人类遗传资源库和人源基因载体技术为核心的基因工程药物及个体化基因治疗药物的开发,以干细胞技术和治疗产品开发为重点,建立干细胞治疗产品生产和安全评价的标准体系,实现蜘蛛等生物毒素分离纯化系列新药获批上市,抢占市场制高点。

2、新型疫苗及抗体。围绕重大传(感)染疾病防治,加强生物化学合成、分子微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利用,重点开发基因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核酸疫苗和治疗性抗体。

3、血液制品。着力突破血液制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等系列血液制品。加快血浆站建设和技术升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人血浆规模化采集,确保原材料供应。

(四)医疗器械

充分发挥我省基因技术研发优势,大力发展基因检测产业,加快医疗器械关键技术、核心部件的开发和引进,推动高性能影像设备与医疗器械、高端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高值医用耗材以及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实现生物3D打印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力争到2020年,我省医疗器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1、高性能诊疗设备及关键部件。推进高性能诊疗装置、材料及重大疾病急救、诊疗、康复类数字化医疗设备产业化,重点引进和开发数字化探测器、超声探头、X线球管等关键技术部件,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微系统和医疗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实现数字化X射线机、多排螺旋CT、超导磁共振成象系统、手术导航系统、高清电子内窥镜等诊疗设备整机生产。

2、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加快基因检测技术、高敏度定量分析技术、快速诊断与即时诊断(POCT)技术开发,加强高端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基因芯片阅读仪、基因表达分析检测仪、恒温杂交仪、自动核酸提取仪等检测设备开发。重点推进重大疾病、重大传(感)染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重大遗传类疾病的诊断试剂、产前诊断试剂、新型家用诊断试剂以及全自动配套仪器的产业化。加快推动医用显微镜自动检测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

3、新型医疗器械。加快生物3D打印技术及材料的开发、突破产业化瓶颈,推广3D打印医学应用。推动无创检测、动态监测、微创治疗、精准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积极发展药械结合产品、医疗机器人、新型中医诊疗等医疗器械产品和系统,以及数字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新型产品,加快家用医疗设备网络化产品、家用保健康复治疗仪器等新型产品产业化发展。

(五)制药机械

加快提高制药工艺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重点推动全自动、智能、联动、柔性生产、组合制药装备新产品开发,加强信息技术集成、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实现全自动化制药设备、大规模药品生产设备、联动及组合制药生产工艺设备、高性能检测检验设备、生产机器人等产业化发展。推动制药机械企业与制药生产企业深度融合,提升医药工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制药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

1、自动成套生产装备。大力发展全自动药物制剂装备,重点推动密闭隔离、在线清洗灭菌等先进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快全自动智能成套装备、洁净生产智能机器人、高速大型自动化成套装备及创新实用新型包装装备发展,实现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药品研发生产。

2、智能检测配套设备。大力发展制药装备原位无损检测技术、智能光学检测自动化装备,特别是药物异物检测装备;积极发展全自动防伪、物流及仓储等配套设备。

五、发展任务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通过实施“46352” 战略,突出区域特色,放大集聚效应,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我省医药产业发展水平。

(一)打造“四区六园”发展格局

加强统筹,整合资源,进一步优化医药产业布局,加快形成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四区六园”差异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我省医药产业集聚度。

1、四大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各区域已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以长沙、岳阳、衡阳、怀化为中心,加快培育形成“一核一环一带一谷”的四大医药产业集聚区。

长株潭核心集聚区。以长沙为中心,覆盖株洲、湘潭,建立我省医药产业长株潭核心区,重点发展干细胞与基因工程药物、特色中成药、高端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高性能医疗器械、制药机械等产业。通过对研发、制造、流通等各个环节的高效整合,构建以研发为先导、以制造为核心、以流通和医疗康健为市场价值链终端的完整医药产业体系,在创新基地建设、产学研用结合、人才集聚上引领全省医药产业发展。

环洞庭湖集聚区。以岳阳为中心,覆盖常德、益阳,大力建设生物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服务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技术,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构建中药、高端化学原料药、大输液、医用耗材等制造基地。

湘中南医药带集聚区。以衡阳为中心,覆盖娄底、永州、郴州,以加快接轨国际生物技术药和现代中药为重点,建成生物制品、中药制剂、天然药物、制药机械等生产基地,抢占高端市场。

大湘西中药谷集聚区。以怀化为中心,覆盖邵阳、张家界、湘西自治州,依托雪峰山脉、武陵山脉天然药库优势,构建从道地中药材育种、规范化种植、新型饮片加工、中药提取物、中药制剂及保健品制造、现代中药物流到中药标准化研究与应用等完整的现代中药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加强原产地药材标准的研究制订和原产地药材地理标志的保护与利用,打造全国绿色生态中药产业谷。

2、六大医药专业园(区)。重点推动浏阳经开区综合化、高端化、现代化发展,成为引领全省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积极培育海凭器械园、常德经开区、岳阳经开区、永州经开区、怀化工业园等园区特色化发展。到2020年,力争“六园(区)”的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6%。

浏阳经开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药研发、评价、中试、检测检验、标准和科技信息等公共平台,全面提升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孵化等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各类医药企业、高技术人才向园区集聚,构建集总部、研发、孵化、生产、物流、交流等为一体,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医药专业园区。重点培育现代中药特色产业链条,推进地产药材种植园和上游原料生产配套的安化中药产业园的建设。大力推动基因检测、新型化学药制剂、新型药用辅料、高性能医疗器械等特色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成果和产品。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15%。

长沙海凭器械园。以基因检测技术及产品、高端医疗器械、高性能诊疗设备、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3D打印为重点,着力打造集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企业孵化、集成制造为一体的器械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5%。

岳阳经开区。以新型化学药制剂、大输液、高端化学原料药、高端医疗器械、高性能诊疗设备为重点,打造化学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专业园区,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6%。

常德经开区。以新型化学药制剂、高端化学原料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为重点,打造化学药特色专业园区,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6%。

永州经开区。重点发展以植物提取、中药饮片、智能医疗器械为主的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产业;打造生物制药专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年均增长18%。

怀化工业园。构建中药材加工、中药饮片、提取物、中成药、药食同源保健食品等特色中药产业链,打造我省西部地区中药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年均增长20%。

(二)实施 “三五”培育工程

借助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筛选和确定一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品予以扶持发展,培育壮大50家骨干企业、50个大品种和50个新品种。

1、培育五十家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作用,促进产品、技术、资金、渠道、人才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省内优势企业采取联合、重组、兼并或合资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高效整合,快速壮大企业规模。培育形成50家骨干企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带动和引领产业发展。

2、打造五十个医药大品种。依托现有优势品种,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制定医药大品种 “精准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提高基本药物产品质量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培育“湘药”特色品牌群。重点遴选50个科技含量高、临床疗效好、竞争潜力大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予以重点扶持,培育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产品50个,形成过5亿元的核心产品10个,打造过10亿元“拳头”产品5个,全面提升“湘药”品牌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

3、发展五十个医药新产品。重点支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新型化药制剂、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制品新产品、高端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智能药机新产品等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推动50个在研医药新产品投放市场。鼓励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积极将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依靠标准占领产业链和市场的高端,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技术质量水平。

(三)构建协同创新和开放发展两大体系

加快推进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机制,加快公共平台和专业技术联盟建设,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瞄准国际市场,以开放共享的理念,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我省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

1、构建技术创新联盟。整合国家、地方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技术力量,实现医药企业、专业园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级科技平台的有机对接,推进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由新产品研发、共性技术开发、中试或试验、临床前安全评价等平台组成的技术创新联盟体系。支持企业以产业联盟联合攻关等形式,承接国家重大技术创新、重大产业化工程项目。

2、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依托医药专业园区和龙头企业,重点新建30个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加快药物发现、新药筛选、药物制剂、中试制备与质量控制、生物催化与转化、生物发酵工程等新药创制、干细胞技术及产品开发、新型药用酶制剂研制、新型药用辅料研发、新型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等平台建设,力争与发达国家实现双边或多边互认,按照集聚产业、形成优势、接轨国际的原则,开放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突破产业发展重大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本土转化。

3、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推进医药类专业学科建设,支持各类职业院校培养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优势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建立产业人才培养教育基地。支持企业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等方式加强人才培育。围绕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若干项重大医药技术,加大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与国际高端人才合作,建立完善产业专业人才和专家库。

4、加强国际化合作。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着眼全球配置资源,加快“走出去”步伐,引进和培养熟悉境外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的国际医药注册人才,积极推进各类国际认证和产品国外注册,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创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加大“引进来”力度,推动跨国公司来湘建设高水平的医药研发、生产、采购中心,加快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六、保障措施

(一)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奖励机制,落实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应用示范中心等创新平台奖励措施,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新药创制,以产业联盟或联合攻关等组织形式承接国家重大技术创新、重大产业化工程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助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专业人才培训教育。支持医药领域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创新药品、医疗器械互联网+发展新模式,重点支持全省统一的药品、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整合相关部门资源支持重点医药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特色发展,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加大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力度,对省内医药企业成功兼并省内外医药工业企业后新建项目给予优先支持。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分销或销售机构,对获得药品、医疗器械海外市场准入认证和药材有机认证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三)支持本省市场开拓。大力支持企业拓展本土市场,建立创新型产品市场准入“绿色通道”,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本省医药产品入围招标采购、纳入本省医保目录、新农合目录、基本药物目录、政策采购目录等各类(含增补目录)目录。探索建立药品价格动态监测及合理扶持机制。实行激励政策引导本省公立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使用本省药品及医疗器械。组织举办本省医药产业产供需对接会、学术交流会等。

(四)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推动设立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医药产业投入力度。支持医药企业到湖南股权交易所、新三板挂牌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医药企业到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大对医药产业化项目及园区基地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

(五)加大项目引导扶持。统筹协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型工业化等专项资金,加大医药产业倾斜支持力度。按照部门归口、联动支持的原则,采取补助、奖励、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方式,用好用活医疗卫生、中医药、药品流通等各项专项资金。优先推荐重点药项企业的重大医目争取国家有关专项支持。

(六)加强行业指导帮扶。建立部门联系和帮扶重点企业的工作机制,研究制订促进省内医疗机构、医药生产企业、商业企业联动协作的长效机制。组建我省医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机构,提供专业咨询、论证和决策意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开展行业热点问题的调查研究、产业发展研究、行业信息分析、政策建议研究等工作,推动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附表:  1、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三五”市州发展规划表

2、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三五”主要子行业发展规划表

3、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三五”重点企业发展规划表

4、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三五”重点培育新产品目录

5、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三五”重点发展产品目录

6、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表